上文談到一般人認為黑客是專入侵或破壞電腦的罪犯,但是還有人會用「黑客松」Hackathon這個名字去宣傳一個內容其實是正常又合法的活動,原因為何?
「黑」是由英文 hack 一字翻譯過來的,那麼在電腦出現之前,hack的解釋是什麼?Hack的本意原為劈或砍,例如砍掉一枝樹枝。但是由什麼時間,「黑」被用來描述科技的事情?Hackers一書的作者Levy指出黑客其中一個重要發源地是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,我也認為這跟這間大學愈一百年的黑傳統有關。在麻省理工的網站,有專頁介紹這個黑傳統。其中還有一頁,特別去介紹「黑的守則」。在校園中可被褒獎為「黑」事件,一定要安全、不可對任何人士或財物受損、而且要有幽默感。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例子:
在1999年,星球大戰前傳公映前來天,麻省理工的圓頂大樓(Great Dome)的圓頂竟被不知名的黑客裝扮成R2-D2。當大樓的管理人員去視察這裝置時,竟發現一份「拆卸指引」。而大樓的安全主任更讚揚這次的「黑」事件手法專業。校方本來還打算把裝置留在大樓三天,可惜因為天氣緣故,一天後就被拆除了。
以上的例子好像跟網絡無關,我又再找到一個事例:
1988年四月一日,麻省理工的網站被入侵而修改。大學的主頁被人上加上了米老鼠和一則頭條新聞,指Disney用近七十億美元收購了麻省理工。結果校方出來澄清,但卻沒有追緝入侵者,反而有不少人公開讚揚入侵者手法幽默,諷刺大學日漸商業化。
在以上的事例中,麻省理工的網站的入侵者其實可以使用他高超的技術,做出各種的破壞,也可以不動聲色去收集網站的用戶數據,不過他卻決定只用來諷刺大學的取向。可見能被讚揚為「黑」的事件,一定要安全,不可令任何人或財物受損。這個意思跟破壞是根本是兩回事。而「黑」也有兩種特性,第一就是追求技術的卓越,跟著就是轉化事物的用途。
在追求技術的卓越方面,在R2D2的例子中,大樓的安全主任更讚揚「黑客」無論在結構和安全方面都考慮周詳,還附上了「拆卸指引」。而當大學的網站主頁被改為米老鼠一事中,「黑客」除了有入侵網站的技術外,也把網站更改得令人入信。雖然在「黑的守則」內沒有什麼提到技術,不過不少「黑」的事件也有很高的技術原素。時至今日,還有一些科技社群內,「黑客」仍是對組織內技術超凡的專家的一個專稱,而跟破壞和犯罪無關。
在轉化事物的用途方面,在R2D2的例子中,圓頂大樓原本只是大學中的一座建築物,卻變成了星球大戰中的機械人。在大學的網站主頁被改為米老鼠一事中,網站本來是用來宣傳大學和提供資料,不過就變成諷刺大學日漸商業化。時至今日,大家在網上媒體或通訊軟件上,不時會收到甚至轉發一些生活小秘訣,例如明明是食物的檸檬,可以拿來做清潔。這些小秘訣英文名為life hacks,上面拿檸檬來做清潔等小秘訣,就是出自 https://lifehack.org/ 。這類生活小秘訣中,當然談不上有什麼高深的知識,或對技術有什麼深入的了解,不過很多秘訣也包括一點小聰明,並有轉化的成份。
做了上面那些訓詁考究,我先作個小結。雖然一般人認為黑客是專入侵或破壞電腦的罪犯,不過「黑」有其正面的根源和傳統,其中的特性包括追求技術的卓越和轉化事物的用途。有些科技社群中人卻想撥亂反正,叫大家用Crackers來代表入侵或破壞電腦的罪犯,將Hackers留給正當技術高手,不過似乎社群外響應的人不多。我想就算是本文的讀者,有好些是第一次遇見Crackers這一個字。就算之前見過,這字應該是指一種餅乾。反過來有些人搞Hackathon時,為了避免hack這個字的負面印象,把活動改叫Codefest。不過如果我們用Google Trend來比較Hackathon和Codefest,看哪一個字較多人搜查,就得到以下圖表:
我們就可以看到,雖然hack這個字的負面印象,仍然有不少人使用Hackathon這個字。我想上面提到的屈臣氏Hackathon,我想公關部門也考慮過hack這個字雖有負面的義意,但是用其他詞語代替又不夠多人用,為了吸引更多技術高人,只好原用黑客松Hackathon。所以雖然黑客一詞在科技社群外意義十分負面,在科技社群中因為它的根源和傳統,繼續被使用。而香港Indigitous搞的Hackathon,也不鼓勵任何入侵或破壞電腦的活動。
弄清楚了「黑」 hack這個字的內涵,那麼以信仰的角度,如何去看待「黑」?我會在下一篇文章,詳加討論。
(註:封面圖片由 Magnus916 以 CC BY-SA 4.0 International 授權分享,由編輯加上。)